快讯:高通发布首款集成5G的SoC骁龙765
我校与甘肃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2013年就有20名毕业生选择了去该省做选调生,其中13人是研究生。
获得国家级自然科学、科技进步或发明类二等奖的,加4分。上海康复医学会会长、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医学会老年医学专科学会主任委员俞卓伟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上海截止2012年底,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25.7%,有些区域如上海市静安区已高达30.4%,远远领先全国。
希望排行榜能让医院学科发展有参照对象,患者就医有科学引导。目前,医院开放床位1200张,现有42个临床医技科室,员工2000余人。国际上,如美国最负盛名的最佳医院(Best Hospitals)排行榜由《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杂志社推出,现已连续进行了23年。据记者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从2006年起,就派遣医院水平高的医生,下沉到社区医院,对社区全科医生进行规范化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医疗水平,效果显著。医院服务是一个体系,纵向包括区域性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层架构,横向包括医疗、康复、护理等机构。
老年医学应该大发展,就是为了关口前移、未雨绸缪。经反复斟酌,他们严格制定了科学的评定方案,如在计算特定医院的某个专科声誉值时,用严谨的方法和原则把专家提名转换为专科提名分数,专家提名第1位的,计12分:提名第2位的,计10分。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蔡三军教授表示,随着大肠癌发病趋势的日益走高,我们将把这笔善款用于大肠癌的防治宣传,普及正确的防癌抗癌理念,造福市民
11月8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肿瘤医院专项基金成立仪式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举行。仪式上,顾文英副书记代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签订专项基金协议。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胡增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顾文英出席成立仪式。仪式结束后,肿瘤医院还举办了大肠癌多学科团队义诊活动,义诊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癌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首席蔡三军将教授亲自领衔,携组内外科、放疗科、化疗科、放射诊断科、病理科以及造口护理的20余位医护人员,现场接受200余位患者的义诊咨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李端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金闽珠到会致辞。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金闽珠副理事长代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现场接受了首位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现金支票100万元人民币,并为其颁发捐赠证书。据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共同设立肿瘤医院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救助在本院治疗的贫困恶性肿瘤患者并资助各类慈善项目,包括面向公众的肿瘤防治科普宣传、病种早期发现和社区筛查、康复患者沙龙活动、心理咨询关怀支持等,以期关爱更多需要帮助的肿瘤患者。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蔡三军教授表示,随着大肠癌发病趋势的日益走高,我们将把这笔善款用于大肠癌的防治宣传,普及正确的防癌抗癌理念,造福市民。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李端树强调,医院将加强对专项基金的管理,严格按照基金会章程办事,把每一笔善款用好,充分发挥好基金的社会效益,让更多的肿瘤患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打造有肿瘤医院特色的慈善公益品牌。
同时,上海市心理援助志愿者总队的专家也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了专业的心理支持辅导。据悉,首笔善款将定向捐赠给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家谱记载为曹操直系后代的现代8个独立家族中,有6个家族的Y染色体为少见的O2*-M268,显著性达到P=9×10﹣5,证明曹操Y染色体是该类型。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而生命科学和历史学的跨学科合作,也将有助于更多历史谜团的揭开。目前找到的曹操后人有9支(其中6支有家谱记载),分别来自安徽绩溪、安徽舒城、安徽亳州、江苏海门、广东徐闻、江苏盐城、山东乳山、辽宁东港、辽宁铁岭。
因此在法医学上可以认定,他们是真实的曹操后代。当时,李辉估算该类型属于曹操的可能性是92.71%。
李辉教授说,这些家族共同检出了一个非常罕见的染色体类型,这个比例在全国人口只占到5%左右。故此,曹操之父来自家族内部过继,该家族并非曹参本族。经过这一步骤的研究,课题组筛选出8支持有家谱、经过史料分析具有一定可信性的曹氏族群。学科交叉、大平台协作历来是复旦大学优良的学术传统。该研究历经三年,最终通过现代基因反推和古DNA检测双重验证100%确定曹操家族DNA的Y染色体SNP突变类型为O2*-M268(注:英文字母O),其相关论文亦于今年上半年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人类遗传学报》上发表,并已得到国际认可。课题组带回一颗保存较好的牙齿回到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开展古DNA测试。
另外,研究还表明现有的夏侯氏基因与曹操家族基因也不一致,因此曹操从夏侯氏抱养的说法也不准确。在遗传学和历史学相关的理论、实验试剂以及研究方法方面,都有很多新的突破,对于相关学科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尽管根据现代曹姓后人的基因,复旦大学课题组成功反推出曹操家族DNA,但研究并未结束。现代基因反推祖先要把曹操后人与2000年前的曹操进行亲子鉴定,锁定曹操的DNA特性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当地文物主管部门的积极配合下,课题组专家在库房内找到两颗牙齿——均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从曹氏宗族墓元宝坑一号墓中出土。新生的历史人类学试图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和历史文献研究的结合,重点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融合、演变发展的脉络展开研究,逐渐呈现整个中华民族衍变融合历史,同时将继续破解传统研究无法解答的历史迷案。
此外,这次研究中,人类学介入到了历史文化的研究中,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12年底,根据现代基因和古DNA的双重验证,课题组得出最终结论——100%确定曹操家族DNA。据了解,在该研究课题的基础上,一门由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共同参与的历史人类学新学科有望产生。比如曹氏各个分支的祖先以及现居住地与历史记载上曹操后代的流向能不能相吻合等等。
找到这8个曹氏族群后,再对他们的DNA进行检测。在此之前,李辉、韩昇二人之前已有长期的跨学科合作,他们还有一个夙愿——用现代科技解决历史问题,如果能通过现代人的基因反推历史著名人物的基因,对历史研究是一个新的突破,这比找到谁是曹操后代意义更大。
曹操叔祖父曹鼎古DNA证实结论2011年12月28日,课题组宣布已定位曹操家族DNA,并找到最有可能是曹操后代的6支族群,立刻引发了强烈反响。新闻中心讯 2013年11月11日,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韩昇和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辉教授领衔的复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
史学研究的终点往往是生命科学研究的起点,生命科学研究的结果又为历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证据。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这一难题在复旦大学遗传学和历史学专家的合作下,被往前推了一大步。
早在2011年初,韩昇、李辉来到曹氏宗族墓所在地——安徽亳州。经过复杂的Y染色体DNA全序列检测,最终发现其中6个家族属于O2*-M268的基因类型,这6支O2*-M268类型样本的祖先交汇点在1800年至2000年前,这正是曹操生活的年代。人类DNA共有30亿个碱基对组合成23对染色体和线粒体,男性独有的、碱基对也比较稳定的Y染色体是最合适的检测对象。专家组在全国各地采集了79个曹姓家族的280名男性和446个包括夏侯、操等姓氏男性志愿者的静脉血样本,最终样本总量超过1000例。
曹操本是生活在2000年前的历史人物,寻找他的DNA似乎遥不可及。与此同时,历史学家韩昇教授则通过对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民间家谱等各种历史文献的搜集分析,找出曹操后代可能的线索。
近三个月的时间里,韩昇对全国各地258个曹姓家谱(其中118部在上海图书馆)做全面的梳理研究,并与史书和地方志参照,找到曹氏迁徙的线索。假定他们都是仿冒的,那么巧合概率就等于这个基因型所占人口比例的乘积,也就是5%的5次方,所以说,他们假冒的可能性只有千万分之三。
在复旦大学的实验室中,课题组专家通过严密的科学程序提取该牙齿中的古DNA,经过6次同样严格的反复测试,每一次间隔一个月,该牙齿中的古DNA中Y染色体类型就是之前找到的O2*-M268。首先,人类学家李辉需要可靠的样本,从而绘制出一幅遗传图谱,看看曹姓到底来源于多少个祖先。